💬 随便聊聊

    💬 随便聊聊 感到自己年龄变大的一个细节: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室友在春天的时候,脸上就会蜕皮,当时我完全没有这个烦恼,今年开始的春天,我的脸上也开始蜕皮了。此外鼻子附近经常长小包,恢复时间越来越长,确实得注意身体了 😷 生病的事

    💬 随便聊聊 “以提oncall的思路解决生活难题”。总是希望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很快解决,如果很麻烦,一直解决不了就很容易失去耐心,就想着算了吧。提醒自己这种想法只会让自己逃避一个个问题,所以参考用户提oncall一样,有很多oncall也不是立刻就能给用户解决,一般也需要1~2天,长则1~2周,但是最终仍然会解决oncall,这个过程中只要不断的跟进进度,最终是能解决的,而且通常oncall中会提供一个临时方案,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可以先尝试一个临时解法,对最终的解决过程要有点耐心。

    🥳 周末 [WEEK-12] 换到新的租房了,周末洗了四双鞋,发觉一次洗超过两双鞋就很累了。新的租房是塔楼布局,两侧隔音还行,楼顶虽然偶尔有桌椅拖动声音,但相比较之前已经小很多了,这种程度的声音可能也是正常的。不太爽的是门外其他户关门的声音特别大,这大概就是塔楼+一居室小户型的弊端了,无法避免门外的震动,更要命的是电梯旁边防火门的闭门器也有问题,防火门关闭的时候声音巨大。看来不太耳塞睡觉并不现实。不过上班离公司很近,通勤体验满分。

    周日晚上更新了handsome 10.1.0。

    一时冲动买了一个升降桌, 安装完之后,发现我似乎没有那么需要,而且普通的升降桌是工字腿,会晃悠。搜了解决方法是在桌的侧边安装定滑轮靠墙,这样既可以升降,又可以稳了。何苦来...买之前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之前公司有一个工区有升降桌,使用的时候完全没有晃悠的问题,可能公司买的比较贵的或者用了特殊的安装方式...

    💬 随便聊聊 生活本身就是解决问题过程,不能妄想着把问题解决了在好好生活。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享受好生活。解决问题就是穷举所有的可能性,要有耐心要有恒心,耐心是不要急,有些问题就是没有那么容易解决,不要想走捷径;恒心就是不要因为一时解决不了就放弃,只要不放弃就没有失败。

    解决问题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直面问题,另一种是期望其他事情来解决的问题,比如独处时候的孤独,前者真正的让自己忙起来,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好的身体也可以带来更好的精神状态,但这些都比较难的。后者则是期望通过别人来解除孤独,这种解决方式的结果是短暂的,新鲜劲过去,问题仍然停留在原地。

    💬 随便聊聊 人总是不断的寻求生活的意义。即使意义是自我创造的也没关系。比如一天如果什么事情都没做,就会觉得浪费了时间,但只要自己做了一点自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比如打扫房间,或者是其他的微不足道的事情,即使这些事情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但只有自己认定了对自己未来是有价值的,那么这一天似乎就没有虚度,便也觉得心安了

    💬 随便聊聊 看到一句话“工具是1后面的那个0”,深以为然

    💬 随便聊聊 突然想到一点,经常性感到无助是情绪闪回的一个表现,但是从来没有意识到,如果两个人社交气氛不活跃,有些尴尬,和我们社交的对象也有可能正在“情绪闪回”,理解到这一点,可能会更宽容和轻松些

    🥳 周末 [WEEK-50]单独开一个标签用于记录周末干了啥,经常社交中聊周末干了啥,好像都不记得了。

    🎬 电影 周六到周日上午看完了《新闻编辑室》第三季,这季的水平比第二季好了太多,少了很多刻意的感情戏和剧情。剧情围绕着很多巨大的冲突,比如nil 通过线人获得了2.7万条政府机密文件;ACN 被迫出售,新老板只追求流量,以及部分探讨了新媒体(自媒体)和传统严肃新闻的立场。虽然没有第一季燃了,更多的描述了理想主义被现实击打,剧情穿插了很多搞笑的情节,还是非常值得一看。最后一集也很好的将之前故事的原因都串了起来,配上最后的《That's how I got to Memphis》bgm,完美。

    周日下午的时候本地更新了一些 handsome主题的内容。

    继上次的羊毛毡,拼多多又给我推荐了毛线玩偶的材料包。下单买了一个看上去没那么复杂的。作为一个没玩过毛线的人,织毛线真的好难。首先是钩针的手势就很生疏。今晚学了短针和短针加针的钩法。加针还不是很会,因为不是很会看一圈的第一个针目、第二个针目在哪里,希望圣诞节之前能弄完。

    学习毛线就和我最开始做品质的时候一样,就是一头雾水。💬 随便聊聊 学习一个新东西我认为的方法是“要快,但不要急”。“快”就是果断,不拖延,“不急”就是不要急躁,不要想找捷径。必须弄清楚很多基础的概念、工具、方法。但是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快,时间拖的越久,畏难情绪就越大。

    💬 随便聊聊 如果我们不做自己的话,就永远无法让别人给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因为我们把自己想要的东西隐藏起来了。

    💬 随便聊聊 现在的所有社交网站是,你因为一个事情打开它,打开后,你会很快的被它排版的内容吸引,不幸的是如果你点进去一个内容并阅读后,你会忘记你最开始要干的事情!screw it

    💬 随便聊聊 以前吃饭的时候会看一下解读娱乐圈的视频,比如哪个明星又怎么样出丑了,或者装B了...看看乐子。现在再去看这种逐帧的剖析剪辑后的视频,总感觉不舒服。当根据某几帧画面就去给一个人定罪,总是不自觉的带入到自己身上。自己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场景,那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毛病。就像之前说的那样,“想要不批判自己,只有从不批判别人开始”。

    再看看别的视频,发现互联网的环境越来越糟糕,当出现观点不一致情况下,大家都在使用“暴力沟通”的模式在互动,“暴力”就像病毒一样在互联网上传播。比如当一个人批评你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有无数的人转而开始谩骂,他们会去从性别、地域、学历等等和事实无关的角度来抨击,以此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的目的。如果时间回到10年前,或者更早去看豆瓣的一些评论,氛围比现在会好不少。

    纵览互联网的视频,流量高有这些大致是这些:

    一是通过批判取乐,不管是批判人(往往是明星)还是生活中的事(比如考研、工作、买房),还是某个观点。有批判就会有不同的观点,就会回到上面说的”暴力沟通“的模式下。“批判”不是真正想改变什么,只是取乐而已。

    另一种是分享生活,有一些是真正纯粹的分享,但这种一般流量不会太高。可能大部分人不太愿意在生活之外再去别人普通的生活呢。还有一些是通过剪辑、配乐,展现美好一面,达成自己的虚荣心或者其他的目的。这些潜在的会激发人们的比较心理而产生焦虑。短剧正是一种虚构的生活视频。

    除此之外是和具体生活无关的内容,比如电影解读、知识分享、产品评测均属于此类。这些可能没什么危害,甚至还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因为必须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些内容很容易从观众的脑子里滑过,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条为私密说说,仅发布者可见
    此条为私密说说,仅发布者可见

    💬 随便聊聊 《爱情公寓》有一集创界山游戏,游戏过程中不可以说为什么,如果说了,就会被哔……同时必须罚酒一杯。其他的事情未尝不是这样呢,当你问出为什么的时候,就已经输了,甚至还想问,为什么不能说为什么... 可是为什么呢,答案早已明确的,只是不愿意接受和相信这个答案罢了。一声叹息 😔

    此条为私密说说,仅发布者可见

    💬 随便聊聊 【频繁批判自己的人也在爱批判他人】

    我发现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很糟糕或者做的不够好,并不只是简单评判自己,潜台词是在怪罪(评判)别人。这两者紧密关联以至于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比如“我认为我被孤立,导致悲伤、伤心的感觉”,同时会潜意识认为对方“故意为之”,“故意”和自己过不去,或者认为别人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没有给我们我们足够多的支持、理解。在批判自己过程也在不断的评判别人的过错,这可能因为评判自己过于痛苦,以至于我们潜意识不得不把责任归咎于他人。

    当自己陷入评判自己的痛苦中:

    1. 首先察觉到自己也正在评判别人。有意识的停止评判别人,会推动我们不去评判自己
    2. 把所有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觉察真正未被满足的需要是什么。这些需要可能是多层次,可能是需要完成某项进行中任务以及被尊重、被认可的需要,这些需要和具体的人无关,这些觉察进一步推动我们要怎么去做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比如完成工作,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到当下工作中。如果想要获得认可,也不必从单一对象上进行,甚至可以来自自己的认可。这些想法让我们有更多可选择的行动,而不再是沉溺在负面情绪中

    “It's All Depends On You”,“木鱼水心”视频中翻译为“一切的决定权,都在我们自己手中”,我非常喜欢。这一次,你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情绪,从停止评判任何人开始,从觉察自己真正的需要与做什么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开始

联系方式

关于我

  • 来自南部的一个小城市,个性不张扬,讨厌随波逐流。

那年今日

🥳 周末 [WEEK-12] 换到新的租房了,周末洗了四双鞋,发觉一次洗超过两双鞋就很累了。新的租房是塔楼布局,两侧隔音还行,楼顶虽然偶尔有桌椅拖动声音,但相比较之前已经小很多了,这种程度的声...

🍃 handsome主题 把主题的大部分的字号调大的一号,长久以来感觉14px正文不太容易阅读,而且正文文字颜色在之前也调整了更黑了一些,不知道你们感受如何

写的真好哈哈哈,赞!

📝 每日记录 下午我爸过来找我调整他的手机套餐。想问下各位每个月手机套餐多少钱,我自己是两张卡,移动每月18元,联通卡是办宽带附赠的,除了通勤路上,基本上用网都是Wi-Fi,联通卡一个月大概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