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技巧

    换壁纸真的是改善心情的一种很快的方式... 🤏 生活技巧

    🤏 生活技巧 折衣服的技巧,https://twitter.com/Twitube_123/status/1555762252073934850
    今天把夏天和秋天不穿的衣服都收起来了,不然衣架放不下

    简单来说其实就两种:短袖、长袖(有帽子或者无帽子)。短袖就按照先按领子对应的竖线折叠一半,短袖往相反方向这一下就行,右边同理。最后就将长方形先对半,再按照自己想要的大小折成块就可以了。

    长袖的话主要就是处理长袖这部分,所以两个长袖直接几乎水平相反反向折一下,再垂直向下折叠一下,接着沿着中线,把左右两边合起来,最后从下往上这两个小块。如果有帽子,还可以用帽子把衣服卷起来,不容易散开。

    📝 每日记录因为我住的地方的公共WI-FI非常慢,几乎不可用,尽管我已经住了三个月,这三个月一直用手机流量,直到看到上个月的流量账单使用了70元,并且还是在非常抠搜省着用的前提下。因此,前几天考虑买一个“随身Wi-Fi”,今天到货了,记录一下一些坑:🤏 生活技巧

    1. 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自己需要的是“随身Wi-Fi”还是“可插sim卡的路由器”,对我来说,我根本不会出门带一个随身Wi-Fi,因此我需要的是一个可插sim卡的路由器
    2. 我前几天买的是“随身Wi-Fi”,已经准备退货了,有几个坑,

      1. 其中最坑的就是流量套餐,有一些随身Wi-Fi宣传“可以三网切换”,实际上就是一个电信的套餐,问他为什么不能切换,客服会给你说,是自动切换的,不能手动切换,但看了一下网页就能发现,点击切换的时候,甚至没有任何网络请求...就是一个骗子,因此这种套餐很怀疑1个月1500GB的真实性。目前我知道的可以切换三网的卡只有飞猫分身卡,原理就是一个卡里面有三张物联卡,所以使用的时候也需要认证三次
      2. 质量差的随身Wi-Fi,不能使用自己的流量卡,不能换卡换套餐,卡是在机器内部的,同时我发现几个小时中会莫名其妙的断掉,今天就遇到了三次了
    3. 特别注意的是,现在手机大部分都是5G了,流量套餐也都是5G的,同事吃饭的时候给我看了他电信卡的一个测速,可以达到400Mbps,而我测了自己的联通速度,才20多Mbps,才想起来我的是4G手机...而现在的可插卡路由器一般都不支持5G基站信号(有支持的新品会很贵...快一千了...)

    总结下来就是设备不是特别重要,但是小牌子的设备体验不好,而且可能不能换卡。最重要的选择的物联网卡。最终准备买华为836那款移动路由器,至少华为的天际通卡(只能用在华为的设备上)套餐理论上要比这种小牌子的更有保障,而且以后准备接宽带或者作为中继路由器也能用得上。

    🤏 生活技巧今天看了一天的电动车选购,最后选了新日的一款400w锂电池的一款,一些简简单单的选购指南供参考:

    • 北京电动车要符合新国标要上牌子,所以有些品牌的某些型号在北京是不售卖的,北京网上购买电动车官方的店非常少(比如小牛有线上付款、线上提货,价格比较透明),但是淘宝上会有一些评价不错的“代购店”,是可以线上直接购买,然后货拉拉送到家的
    • 电池分为锂电池、铅酸电池。锂电池寿命长一些,很轻,可以拆卸充电,但是据说没那么安全,而且价格相对铅酸电池要贵一些
    • 价格基本分为1000-2000 2000-3000 3000以上这三个主要档位,2000以下基本续航都在30km 左右,40v 12AH 电池规格,2000-3000 基本50-60km左右,40v20ah,3000以上的会有续航更高的60-80 甚至更高(这些都是理论续航,实际和温度、车速、是否匀速都有关系,肯定没那么高,实际是理论的2/3就不错了,冬天大概1/3)
    • 小牛的电动车在3000以下的档位,基本续航都很差,5000-6000 的档位和一般品牌的3000左右的档位续航差不多,但是高档的外观是真的很炫酷啊...感觉像是电动车中的苹果了,主打的就是智能化,手机解锁、监控... 但是我的钱钱不允许我购买这么贵的...
联系方式

关于我

  • 来自南部的一个小城市,个性不张扬,讨厌随波逐流。

那年今日
4 月前

🤔 生活观察 「把工作当工作来做」 什么是工作 ?职业(英语:Job),是一种日常性的规律劳动,其目的在于换取劳动所得(也就是薪资),以维持生活所需,亦象征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名誉等等。职场上的专门行业,是对劳动的分类。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西方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通常指具有一定专长的社会性工作。划分的方式很多,也没有定势,通常以所从事的产业或行业为主,并结合工作特点混合使用。职业在英语中对应于 profession 或 occupation,作为术语概念有差异。所以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同样决定了这是一件换取劳动所得维持生活所需的一件事情。不要本末倒置,为了工作放弃了生活。什么是生活,我认为是满足自己精神生活的任何事情(有意义或者无意义,快乐或者无聊)。每天都不要因为工作,忘记了我们需要生活!

7 月前

👀 产品观察 最近 Arc 浏览器话题度较高,原因大概是最近允许教育邮箱直接内测吧。趁着这个机会,使用了一段时间。我的感受是:不习惯+不好用。这就是一个披着mac os 原生软件皮的chrome(基于chromium开发)。官网的噱头就是外观设计足够的吸引人。但是如果说只是看外观,难道Safari的外观设计不好看吗。但是safari的份额如此之低,在于Safari就是为了外观牺牲了很多易用性。当然还因为它不是chromium内核导致很多插件没有(我个人的主要原因)。看上去浏览器的外观,这十几年都没有变化,顶栏是标签列表,接着是标签列表,edge支持把标签列表放到左侧边栏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也足够的易用,因此edge的外观创新是成功的。再来看看arc的创新,官网介绍是“Arc is your space to breathe on the internet.”,啧啧啧。饼还挺大,使用arc的第一个感受:掉帧,没有chrome流畅。猜测原因是mac的透明背景、毛玻璃效果还是挺占用cpu的...再来看arc的交互设计,很多地方彻底改变人们对浏览器的习惯,这点不评价是好事还是坏事,只是这种习惯的颠覆,没有正比例带来颠覆的收益。比如地址栏放到了左侧边栏,同时左侧边栏只能彻底隐藏或者显示比较宽的一个区域,让整个网页显示区域过小,体验过差。还有标题栏也没有了,需要鼠标hover上去才能显示...难受。当然可以用快捷键,隐藏左侧边栏。左侧边栏和顶栏都消失的时候,整个浏览器只剩下网页,这种感受是从来没有过的,很奇怪。当然arc还是有一些特性不错的,比如左侧边栏支持多个space切换,这个希望edge 跟进。还有左侧边栏显示下载的内容列表也还不错。但是总体,arc对浏览器的核心工作创新太少,完全算不上所以的“新的互联网”,基本上就是UI上改改,同时打破了很多习惯,在网页滚动的流畅性也降低不少,所以根本无法“名副其实”。我会再尝试一段时间,再来写新的感受。

8 月前

📝 每日记录两个感受:思考先行,做一个功能、需求,先去思考,这个思考不是说凭空思考,而是去写一些伪代码、流程图、甚至可以是部分代码,让整个需求变得清晰,让这个需求中的每个流程的流程图清晰,并且有文档可以备份大的需求一定要分期完成,一次性考虑太多分支及其出问题,先限定条件,完成一个分支,再慢慢向外扩充,通用能力

9 月前

多谢关心:)

14 月前

笑死😆

16 月前

此条为私密说说,仅发布者可见

17 月前

此条为私密说说,仅发布者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