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这一周我已经使用通过AI开发的新的番茄钟来工作了!而且完全是下班后的时间来开发的,这在之前工作量是不敢想象的。虽然还有一些细节有bug。vibe coding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要完全丢掉脑子交给AI。比如AI的代码也有大致的理解,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自己调试。在精准修改的时候如果可以精准指出范围或者给出精准的指令会交付的更好。
周日尝试🤖 AI Trae,发现海外版本的trae 以来sonnet 大模型真的很不错,比如提一个需求的时候,它先生成代码,然后自动运行,运行之后发现有编译错误,接着又自动修复错误,最后又运行,发现没有问题之后才结束。这种自动化流程比简单的Q&A问答体验有这质的提升。让自己不必要那么累反反复复的去问了。
🤖 AI 这一周我已经使用通过AI开发的新的番茄钟来工作了!而且完全是下班后的时间来开发的,这在之前工作量是不敢想象的。虽然还有一些细节有bug。vibe coding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要完全丢掉脑子交给AI。比如AI的代码也有大致的理解,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自己调试。在精准修改的时候如果可以精准指出范围或者给出精准的指令会交付的更好。
来自:macOS26编译

🤖 AI 最近新听说一个词叫“vibe coding”,有点意思哦,完全自己没有写代码,自然语言让生成了一个番茄钟,而且是 macOS/ipad/iOS 通用的 swift 语言写的原生软件(我甚至不会swift)。虽然生成代码后有一些编译问题改了十几分钟
我想重写之前写的 三年前,我用 electron 写了一个番茄钟 (为什么是electron,因为它是跨平台... 软件,之前写的是基于electron做的,缺点是体积大,同时不能很好的利用平台特性,比如未来的液态玻璃的特性。
[/album]
看到有人说“Code is cheap, Show me your Talk” 可能不远了
体验7:经常因为编译错误过多而直接摆烂
体验6: 完全依赖ai 有的时候很费时间,有的简单的需求,比如删除已有的一个区域,适当的介入一下,自己修改代码,反而会更省时间 (这也是现在模型看上去对复杂的任务有模有样,但是对于很简单的小细节,比如精细的调整一下位置,需要反复处理甚至处理不好的情况)
比如我让它将中间的时间居中,下面的时间状态信息在hover时候显示,位置在中间时间的下方,原有的中间时间位置仍然是上下居中,改了快10回合了,也没改对,关键在于agent没有视觉,感觉可以让ai 写完代码后自动运行程序后截图,模拟人操作屏幕,开放更大的权限,应该可以减少这类问题
case2:
让将事件详情的popover窗口指向事件item的右侧,调了10多次,就是不能理解需求
后来看代码发现它一直没有理解我之前表达的意思,以为是让时间显示和时间状态区域两个合并后的整体上下居中,这个时候直接选择代码就能更准确的表达意思了
体验5:AI 生成代码有的时候,因为技术原因某些要求并不一定会实现,而是直接空实现,而用户并没有感知到这个事情。这个要特别注意,ai 写出来的代码有问题,有可能不是他太笨了,而是他偷懒了
体验4: argument code 体验太强了!使用trae + 最新的 Claud 4.0 模型,生成的swift 每次都一堆编译问题。但是 argument 生成的代码基本都是一遍过,太强了!体验太棒了!而且生成代码后每次会自动验证是否有问题,如果有问题也会一直修复到没问题为止。推测是上下文足够大,所以对代码的理解也很好,非常推荐!!!
比cursor还要好。cursor 我使用的是试用pro,不能使用最新的模型,同时似乎网络很容易卡住,体验很差。
体验3:当我打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笑了
体验2:完全依赖ai通过自然语言进行开发、测试、修复对于小型的个人项目应该是可行的,并且可能成为新的风口,即有想法、有设计的人即使不会代码也能在一些细分场景开发中有价值的软件。对于大型的项目完全依赖ai目前感觉可能性不大,还是作为辅助性开发
体验1:生成swift 代码基本每次生成都有一堆编译问题,然后他需要不断的修改很长时间,相比较前端代码,客户端开发的难度对于ai可能更高
🤖 AI wwdc 2025 apple 发布了新的设计风格--液态玻璃,于是顺手让ai 帮我生成一下液态玻璃风格的web demo 结合我的博客样式(截图),发现效果还挺不错,虽然和apple 所描述的不是一回事

https://www.doubao.com/share/code/f2c0e7f8bbbec1ee
感觉并没有现在的风格好看
🤖 AI Trae 海外版支持付费了,首月3美元,充值了用Claude-4-Sonnet不排队时真的爽😊,毕竟相比cursor 20美元对于我业务时间开发不是太多的情况下有点太贵了
🤖 AI 看到一句话是“AI可以壮胆”,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确认很多之前没有头绪或者思路的问题,先让AI分析一遍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尽管不能直接就解决掉问题。
🤖 AI 分享coze space 邀请码(5.1 update):
https://space.coze.cn/
SF7MLTNV
Z7RYQAVB
ZE4LA708
QLA9ILRQ
XPNFNS0C
FQPF6VL5
4KUUZPW5
HIXF3NT9
CJ7ZNVF9
PF28I91Q
MMWP8ZUE
YRN0AC0V
7I14CYKN
DOEVP8XP
PLYO3TVP
RQ2KEEJG
J5JUP7LC
Z2RYOD7E
0SZDEBFG
ZLHO6KRO
JYLCS2DV
N8GK1DYB
07MCQ2DO
Q24907ZU
KODLDG7G
OK,已成功激活。
💼 工作记录 平时工作里经常需要下载特定版本的chromium,发现已有的一些网站都不好用,用trae 🤖 AI 写了一个页面 https://github.com/ihewro/chrome_version/ ,99%都是AI完成的,算是ai含量最高的一次尝试了,有几个感受:
总之,越来越大的上下文一定是进一步发掘ai能力的一个关口
🤖 AI 这几天高强度使用ai 生成一些实验demo,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模型非常厉害,基本上不出错,而且你非常相信生成的代码,那就没问题,皆大欢喜,一旦模型很差,或者生成的代码有问题,就需要完全理解这部分代码的含义。当然也可以让ai一直修改,但是只能通过白盒测试,可靠性要差一些
所以非常依赖模型的可靠性
🥳 周末 [WEEK-15] 周五气象部分预告北京有极大的狂风,因此公司通知周五晚上可以错峰下班,晚上5点半就走了,准备去超市买点菜。结果超市好多菜都卖完了,排骨也没有了,烘焙也都卖空了。甚至桶装的泡面都卖完了。。。无奈最后买了一瓶椰汁、速食意面、速食年糕还有两个西红柿...
这个周末没有点外卖,不过买的菜钱都赶上点外卖的钱了,甚至可能更多。。。周六买了排骨,晚上做了红烧排骨,感觉不错,不过花椒给的有点多。中午吃了西红柿下面,煎蛋挺好的。周日中午吃周六剩下的两个排骨混合上鸡蛋炒饭,忘记给火腿肠了,不过还挺好吃的。晚上简单吃了速食炒年糕,也特别的好吃。
周六晚上看了🎬 电影 《走走停停》,这部电影感觉挺不错了,娓娓道来的一个人生无常故事。弹幕里全是再说林教头的。最后一幕里的两部汽车并行,走走停停。
周日尝试🤖 AI Trae,发现海外版本的trae 以来sonnet 大模型真的很不错,比如提一个需求的时候,它先生成代码,然后自动运行,运行之后发现有编译错误,接着又自动修复错误,最后又运行,发现没有问题之后才结束。这种自动化流程比简单的Q&A问答体验有这质的提升。让自己不必要那么累反反复复的去问了。
今年春天真难熬,到周末的时候鼻塞更严重,也不知道为啥。😷 生病的事 ,一旦生病的时候就会很丧,因为感觉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希望。
🤖 AI 工作中经常要计算两个格式化时间的时间间隔,比如 2025-04-08 18:48:34.972 和 2025-04-08 18:48:38.026 之间间隔,搜索了一圈类似的工具,居然不支持毫秒级别,而且很多工具不支持直接复制字符串,而是搞了一个日期时间选择器,效率大大降低。直接让豆包做了一个,简单描述了一下需求就完成了,
而且后续还可以不断的迭代,感觉AI 确实是非常方便的,这个过程甚至体会到了指导安排别人干活的感觉 →_→ https://www.doubao.com/share/code/2c61ef4948f617f9
所以会写需求的人会越来越吃香的, 写明白一个需求真的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用户社区挂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