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周末 [WEEK-03] 这个周末大部分时间都在鼓捣我新买的一台显示器。公司工作时候有显示器,也只是用来工作用的。平时下班回来看视频想要更好一点的体验。
这是我第一次买显示器,所以完全没有什么经验。我的需求是4K 27寸,视频、办公体验好。公司的显示器是dell u2720,内网也有人自用的是dell u2723QE,看着外观不错,四边等框,银灰色外壳,就在PDD上下单了,不过买的是官翻机,价格要便宜一些,2500多。
在这之前也看了一些笔记本评测的视频,3000以下推荐了一款华硕xg27ucg。彼时对显示器的各个参数以及接口都了解很少。
等显示器到了之后,才开始更多了解了显示器的参数 。
🤏 生活技巧 需要看这些参数其实就是商品详情页面的规格说明,主要分为三方面:速度(刷新率、响应时间)、画质(色域、色准、均匀度、亮度、对比度、防蓝光、面板)、易用性(接口等)
对于macbook 笔记本来说,M1,M2 pro 支持刷新率最高只有60HZ,M3pro 只能通过HDMI接口才能支持120HZ,M4支持雷雳接口直接支持高刷了。这些可以从macbook 技术规格手册->显示器支持查阅到
我自己的电脑是M1 Pro,所以最高也只能支持60HZ,除此响应时间也很重要,dell u2723QE 有两档8ms和5ms。发现调整到5ms后,在M1设备上,反而视频弹幕拖影更严重了...即使8ms,看弹幕也是偶尔有拖影甚至调帧,不太清楚是否是正常情况,毕竟没在公司的设备上仔细观察过弹幕。
色域覆盖率,比如95% DCI-p3,100% sRGB,表示色彩覆盖的范围。一般更专业的显示器在画质上会更好一点。比如dell u2720对比度、色域、亮度都要比redmi 4k 高一些。但是我没有实际体验过redmi 4k 在看视频、办公上会有多少差异,价格和dell(官网价)就相差了2000多。
网上经常讨论的ips面板漏光问题,全黑环境下测试了一下也是和网上差不多四角有一些漏光情况,不过看视频的时候感觉还好,而且基本不会关灯使用显示器。
接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办公屏一般支持type-c 同时供电和视频传输,高刷的显示器好像没有看到支持高功率供电的,比如供电功率只支持15w。dell这款接口还是挺多的,3个USB输入上行接口(插入键盘、鼠标、硬盘之类的),一个type-c数据传输接口,一个DP一个HDMI,一个多功能type-c接口,还有一个音频接口,不过没有内置音响。
周日使用了一整天,感觉眼睛有点干,不知道是不是时间看的太久了,而且弹幕偶尔会拖影、调帧。将smart hdr调整为 Display HDR400,并且usb-c 优先级调整为高分辨率后,概率少了很多。
还得再使用一些时间确认它是否适合我,而且似乎性价比也不高。同水平的华硕ProArt Display PA279CRV 官网价格也才2599元。而红米的两款4k和小米4k类似水平的价格都会便宜很多。
🥳 周末 [WEEK-02] 📖 读书 这周看完了《早安,怪物》。比较喜欢这种讲述别人故事的心理咨询类的书籍。这本书有一个观点觉得很受用。
“人们确立这样的界限,好让他人以安全合理的方式与自己打交道。一个人的边界感越强,心理就越健康;他就能向别人表示自己能够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
《武林外传》其中有一集是小郭和秀才分手,小郭把无双临走送给秀才的衣服说成是自己缝制的。因此小郭对掌柜的吐槽说,这有什么嘛。掌柜的说小郭破坏了秀才的原则。小郭不开心的说“说的谁没有原则似的”。掌柜接过话说:“那你的原则是什么?”。
当时(几年前)我就在想我好像没有什么原则,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别人以我不喜欢的方式对待我,可是我还是一次又一次的和这样的人保持联系,装作表面上友好的关系。
这和小时候的行为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小时候我们无法反抗大人,反抗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在这样的氛围下行为模式只能是顺从,我们没有学会建立自我边界。但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拥有足够多的安全、资源来构建自我的原则,有权说不,“选择”身边的人。
🥳 周末 [WEEK-01] 🎬 电影 周六看完了《半泽直树》第二季。最喜欢半泽的一点就是果敢的行事风格。第二季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剧情更加跌但起伏。同样也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支行跳转总行,对抗副行长,最后甚至和大和田联手。剧情不断反转。后半部分甚至涉及政治,直接就是对抗大臣、干事。最后一集,以牙还牙也通胀到了“千倍”奉还!
周日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一直在各种地方看到这部剧怎么怎么好,但是看这个篇名,怎么都不像是一部有意思的电影,甚至比“人再囧途之泰囧”这个名字还没有吸引力。再加上很少看印度电影。前半部分感觉有些无聊,但是后半部分涉及的很多情节和前面串起来了,尤其是兰特自杀跳楼后的那一段很感人。
贯穿全片的就是“All is well”的主题。
“心很脆弱 你得学会哄它 不管碰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All is well一切顺利 ”,“那能解决问题吗? ”“不能啊。 但是,你得到了直面问题的勇气。 ”
🥳 周末 [WEEK-53] 🎬 电影 这周两天看完了《最完美的离婚》正剧和SP篇。本来想着是吃饭的时候找个下饭剧看看,所以挑选的“搞笑”类别的剧情。看之前还很怀疑,“离婚”的感情剧怎么搞笑的起来嘛!但却是特别搞笑,大概是因为男主、女主的人设吧,挺可爱的。
中间省略了很多细节,比如这个过程中男主遇到了初恋,初恋结婚了,但是初恋的老公却一直外遇...
总之,正剧的结尾,男主和女主在电车门前告别,在门快关上的时候,男主终于还是把女主拉上了车,于是又和好了。女主一开始的离婚,或许只是一时生气冲动,同时也想看看丈夫的想法。
所以这部剧虽然叫《最完美的离婚》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离婚”。也许正是如此吧,SP 篇编剧继续了生活真实的一面。
女主想要孩子,但是男主不喜欢孩子。而且应该是好几次的表达都被男主拒绝了。因此女主觉得男主想要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后还是分开了。
这部剧第一季就讲女主和男主离婚。第一次分别还参杂了很多的不舍,中间经历了很多,包括家人,女主还喜欢男主等等。重新和好之后的第二次分别才是如同这部剧的剧名《最完美的离婚》,女主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这比喜欢本身更重要。
性格不合的人,即使因为喜欢而走到一起,但最终因为观点无法兼容而无法继续下去。
这部剧印象深一句话是同事对光太(男主)说:“一个人吃饭那是饲料,两人吃饭才叫饭”。哈哈哈哈,好像也无法反驳。
另一句话是光太对灯里坦白自己:“像跳长绳一样,绳子一圈一 圈地摇,大家都在里面跳叫我进去,我一进去绳子勾住我的脚,我停了下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做不好,很多事,我都做不好”。
🥳 周末 [WEEK-52] 周末看完了 🎬 电影 《legal high》第二季,因为“羽生”的角色加入,前面几集的结局看上去似乎过于“幸福了”,win win 哥总是让他win win 了。看的有点乏味。
整季虽然有很多案子,但主线是“恶魔女”为了骗保杀害丈夫的故事(一种可能),民众都希望处死,甚至因为小黛是“恶魔女”的辩护律师而被围攻。结尾一集很巧妙,为“恶魔女”脱罪,给观众展示不同真相的可能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之前N集“羽生”做法的观点:“放下身段,爱上丑陋”。“只有神才知道真相”。
第二天基本上都在编织织物,终于在当天晚上的1:30弄完了...虽然不完美,很多挂件是早期钩织的,有的过大,有的形状不是很标准:
需要注意的点:
其实钩织东西并不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也并不是特别的爱好,只是前一段时间非常的需要学会一门有些成就感的小技能,来填补自己对生活的信心
🥳 周末 [WEEK-51]这个周末把织物的配件都钩完了,小帽子、棒球、棒球棒、小包。期间又走了一开始不知道的很多坑,导致一遍遍的重新钩...下个周末再花一天时间应该就差不多了。
🎬 电影 周日开始看《法律至上》的电视剧,虽然很老的剧了,但是非常推荐。太搞笑了!看第一集就笑的不停,一直看到第10集。之前看过国内的《正义的算法》,那部电视剧我也很喜欢,类似的主角配置。这部剧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女主新垣结衣的好看和可爱。之前只是看过她给switch拍的广告,还在想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她啊。这部剧里女主太可爱了。
🥳 周末 [WEEK-50]单独开一个标签用于记录周末干了啥,经常社交中聊周末干了啥,好像都不记得了。
🎬 电影 周六到周日上午看完了《新闻编辑室》第三季,这季的水平比第二季好了太多,少了很多刻意的感情戏和剧情。剧情围绕着很多巨大的冲突,比如nil 通过线人获得了2.7万条政府机密文件;ACN 被迫出售,新老板只追求流量,以及部分探讨了新媒体(自媒体)和传统严肃新闻的立场。虽然没有第一季燃了,更多的描述了理想主义被现实击打,剧情穿插了很多搞笑的情节,还是非常值得一看。最后一集也很好的将之前故事的原因都串了起来,配上最后的《That's how I got to Memphis》bgm,完美。
周日下午的时候本地更新了一些 handsome主题的内容。
继上次的羊毛毡,拼多多又给我推荐了毛线玩偶的材料包。下单买了一个看上去没那么复杂的。作为一个没玩过毛线的人,织毛线真的好难。首先是钩针的手势就很生疏。今晚学了短针和短针加针的钩法。加针还不是很会,因为不是很会看一圈的第一个针目、第二个针目在哪里,希望圣诞节之前能弄完。
学习毛线就和我最开始做品质的时候一样,就是一头雾水。💬 自言自语 学习一个新东西我认为的方法是“要快,但不要急”。“快”就是果断,不拖延,“不急”就是不要急躁,不要想找捷径。必须弄清楚很多基础的概念、工具、方法。但是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快,时间拖的越久,畏难情绪就越大。
加载失败!尝试重新加载
来自南部的一个小城市,个性不张扬,讨厌随波逐流。
💼 工作记录 职场中应该会有很多时候会受到挑战。比如工作流程(开发/需求流程等等)是否合规,技术方案是否合理,考虑全面,代码是否严谨等。要学会受到挑战的时候不要急的把自己择出去,这样的心态会让...
🥳 周末 [WEEK-03] 这个周末大部分时间都在鼓捣我新买的一台显示器。公司工作时候有显示器,也只是用来工作用的。平时下班回来看视频想要更好一点的体验。
这是我第一次买显示器,所以完全没有什么经验。我的需求是4K 27寸,视频、办公体验好。公司的显示器是dell u2720,内网也有人自用的是dell u2723QE,看着外观不错,四边等框,银灰色外壳,就在PDD上下单了,不过买的是官翻机,价格要便宜一些,2500多。
在这之前也看了一些笔记本评测的视频,3000以下推荐了一款华硕xg27ucg。彼时对显示器的各个参数以及接口都了解很少。
等显示器到了之后,才开始更多了解了显示器的参数 。
🤏 生活技巧 需要看这些参数其实就是商品详情页面的规格说明,主要分为三方面:速度(刷新率、响应时间)、画质(色域、色准、均匀度、亮度、对比度、防蓝光、面板)、易用性(接口等)
对于macbook 笔记本来说,M1,M2 pro 支持刷新率最高只有60HZ,M3pro 只能通过HDMI接口才能支持120HZ,M4支持雷雳接口直接支持高刷了。这些可以从macbook 技术规格手册->显示器支持查阅到
我自己的电脑是M1 Pro,所以最高也只能支持60HZ,除此响应时间也很重要,dell u2723QE 有两档8ms和5ms。发现调整到5ms后,在M1设备上,反而视频弹幕拖影更严重了...即使8ms,看弹幕也是偶尔有拖影甚至调帧,不太清楚是否是正常情况,毕竟没在公司的设备上仔细观察过弹幕。
色域覆盖率,比如95% DCI-p3,100% sRGB,表示色彩覆盖的范围。一般更专业的显示器在画质上会更好一点。比如dell u2720对比度、色域、亮度都要比redmi 4k 高一些。但是我没有实际体验过redmi 4k 在看视频、办公上会有多少差异,价格和dell(官网价)就相差了2000多。
网上经常讨论的ips面板漏光问题,全黑环境下测试了一下也是和网上差不多四角有一些漏光情况,不过看视频的时候感觉还好,而且基本不会关灯使用显示器。
接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办公屏一般支持type-c 同时供电和视频传输,高刷的显示器好像没有看到支持高功率供电的,比如供电功率只支持15w。dell这款接口还是挺多的,3个USB输入上行接口(插入键盘、鼠标、硬盘之类的),一个type-c数据传输接口,一个DP一个HDMI,一个多功能type-c接口,还有一个音频接口,不过没有内置音响。
周日使用了一整天,感觉眼睛有点干,不知道是不是时间看的太久了,而且弹幕偶尔会拖影、调帧。将smart hdr调整为 Display HDR400,并且usb-c 优先级调整为高分辨率后,概率少了很多。
还得再使用一些时间确认它是否适合我,而且似乎性价比也不高。同水平的华硕ProArt Display PA279CRV 官网价格也才2599元。而红米的两款4k和小米4k类似水平的价格都会便宜很多。
🥳 周末 [WEEK-02] 📖 读书 这周看完了《早安,怪物》。比较喜欢这种讲述别人故事的心理咨询类的书籍。这本书有一个观点觉得很受用。
“人们确立这样的界限,好让他人以安全合理的方式与自己打交道。一个人的边界感越强,心理就越健康;他就能向别人表示自己能够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
《武林外传》其中有一集是小郭和秀才分手,小郭把无双临走送给秀才的衣服说成是自己缝制的。因此小郭对掌柜的吐槽说,这有什么嘛。掌柜的说小郭破坏了秀才的原则。小郭不开心的说“说的谁没有原则似的”。掌柜接过话说:“那你的原则是什么?”。
当时(几年前)我就在想我好像没有什么原则,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别人以我不喜欢的方式对待我,可是我还是一次又一次的和这样的人保持联系,装作表面上友好的关系。
这和小时候的行为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小时候我们无法反抗大人,反抗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在这样的氛围下行为模式只能是顺从,我们没有学会建立自我边界。但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拥有足够多的安全、资源来构建自我的原则,有权说不,“选择”身边的人。
🥳 周末 [WEEK-01] 🎬 电影 周六看完了《半泽直树》第二季。最喜欢半泽的一点就是果敢的行事风格。第二季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剧情更加跌但起伏。同样也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支行跳转总行,对抗副行长,最后甚至和大和田联手。剧情不断反转。后半部分甚至涉及政治,直接就是对抗大臣、干事。最后一集,以牙还牙也通胀到了“千倍”奉还!
周日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一直在各种地方看到这部剧怎么怎么好,但是看这个篇名,怎么都不像是一部有意思的电影,甚至比“人再囧途之泰囧”这个名字还没有吸引力。再加上很少看印度电影。前半部分感觉有些无聊,但是后半部分涉及的很多情节和前面串起来了,尤其是兰特自杀跳楼后的那一段很感人。
贯穿全片的就是“All is well”的主题。
“心很脆弱 你得学会哄它 不管碰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All is well一切顺利 ”,
“那能解决问题吗? ”
“不能啊。 但是,你得到了直面问题的勇气。 ”
🥳 周末 [WEEK-53] 🎬 电影 这周两天看完了《最完美的离婚》正剧和SP篇。本来想着是吃饭的时候找个下饭剧看看,所以挑选的“搞笑”类别的剧情。看之前还很怀疑,“离婚”的感情剧怎么搞笑的起来嘛!但却是特别搞笑,大概是因为男主、女主的人设吧,挺可爱的。
故事大概讲的是大地震的那天,男主和女主彼此遇见,随后结婚。但是男主感觉并不是因为爱情而结婚,生活上经常和女主争吵。一次地震中,男主给女主发的短信是“家里的盆摘没事吧”。女主觉得男主根本不爱她,于是就离婚了。其实女主是喜欢男主甚至会有些自卑的,所以虽然离婚了,但是仍然还有一直不甘心。男主虽然不擅长表达感情,但实际上也习惯了女主在他的身边,也有点不舍。
中间省略了很多细节,比如这个过程中男主遇到了初恋,初恋结婚了,但是初恋的老公却一直外遇...
总之,正剧的结尾,男主和女主在电车门前告别,在门快关上的时候,男主终于还是把女主拉上了车,于是又和好了。女主一开始的离婚,或许只是一时生气冲动,同时也想看看丈夫的想法。
所以这部剧虽然叫《最完美的离婚》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离婚”。也许正是如此吧,SP 篇编剧继续了生活真实的一面。
女主想要孩子,但是男主不喜欢孩子。而且应该是好几次的表达都被男主拒绝了。因此女主觉得男主想要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后还是分开了。
这部剧第一季就讲女主和男主离婚。第一次分别还参杂了很多的不舍,中间经历了很多,包括家人,女主还喜欢男主等等。重新和好之后的第二次分别才是如同这部剧的剧名《最完美的离婚》,女主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这比喜欢本身更重要。
性格不合的人,即使因为喜欢而走到一起,但最终因为观点无法兼容而无法继续下去。
这部剧印象深一句话是同事对光太(男主)说:“一个人吃饭那是饲料,两人吃饭才叫饭”。哈哈哈哈,好像也无法反驳。
另一句话是光太对灯里坦白自己:“像跳长绳一样,绳子一圈一 圈地摇,大家都在里面跳叫我进去,我一进去绳子勾住我的脚,我停了下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做不好,很多事,我都做不好”。
🥳 周末 [WEEK-52] 周末看完了 🎬 电影 《legal high》第二季,因为“羽生”的角色加入,前面几集的结局看上去似乎过于“幸福了”,win win 哥总是让他win win 了。看的有点乏味。
整季虽然有很多案子,但主线是“恶魔女”为了骗保杀害丈夫的故事(一种可能),民众都希望处死,甚至因为小黛是“恶魔女”的辩护律师而被围攻。结尾一集很巧妙,为“恶魔女”脱罪,给观众展示不同真相的可能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之前N集“羽生”做法的观点:“放下身段,爱上丑陋”。“只有神才知道真相”。
第二天基本上都在编织织物,终于在当天晚上的1:30弄完了...虽然不完美,很多挂件是早期钩织的,有的过大,有的形状不是很标准:
需要注意的点:
其实钩织东西并不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也并不是特别的爱好,只是前一段时间非常的需要学会一门有些成就感的小技能,来填补自己对生活的信心
真棒
🥳 周末 [WEEK-51]这个周末把织物的配件都钩完了,小帽子、棒球、棒球棒、小包。期间又走了一开始不知道的很多坑,导致一遍遍的重新钩...下个周末再花一天时间应该就差不多了。
🎬 电影 周日开始看《法律至上》的电视剧,虽然很老的剧了,但是非常推荐。太搞笑了!看第一集就笑的不停,一直看到第10集。之前看过国内的《正义的算法》,那部电视剧我也很喜欢,类似的主角配置。这部剧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女主新垣结衣的好看和可爱。之前只是看过她给switch拍的广告,还在想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她啊。这部剧里女主太可爱了。
🥳 周末 [WEEK-50]单独开一个标签用于记录周末干了啥,经常社交中聊周末干了啥,好像都不记得了。
🎬 电影 周六到周日上午看完了《新闻编辑室》第三季,这季的水平比第二季好了太多,少了很多刻意的感情戏和剧情。剧情围绕着很多巨大的冲突,比如nil 通过线人获得了2.7万条政府机密文件;ACN 被迫出售,新老板只追求流量,以及部分探讨了新媒体(自媒体)和传统严肃新闻的立场。虽然没有第一季燃了,更多的描述了理想主义被现实击打,剧情穿插了很多搞笑的情节,还是非常值得一看。最后一集也很好的将之前故事的原因都串了起来,配上最后的《That's how I got to Memphis》bgm,完美。
周日下午的时候本地更新了一些 handsome主题的内容。
继上次的羊毛毡,拼多多又给我推荐了毛线玩偶的材料包。下单买了一个看上去没那么复杂的。作为一个没玩过毛线的人,织毛线真的好难。首先是钩针的手势就很生疏。今晚学了短针和短针加针的钩法。加针还不是很会,因为不是很会看一圈的第一个针目、第二个针目在哪里,希望圣诞节之前能弄完。
学习毛线就和我最开始做品质的时候一样,就是一头雾水。💬 自言自语 学习一个新东西我认为的方法是“要快,但不要急”。“快”就是果断,不拖延,“不急”就是不要急躁,不要想找捷径。必须弄清楚很多基础的概念、工具、方法。但是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快,时间拖的越久,畏难情绪就越大。
越慢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