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具体有以下经典模型:

瀑布模型

该模型又称为“线性顺序模型”或者“传统生命周期”。原因,看上面的图:

  • 它将整个过程分成了明确的阶段过程,而且顺序固定。
  • 每个阶段都要有明确的输出,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如果下一阶段出现问题,就要返工,回到上一个阶段。

正是这种固定比较死板流程,用户没有反馈和修改需求的机会,所以必须要求开发项目需求是稳定的,开发人员很熟悉这次开发才可以,否则稍有变动,前面的开发就是无效的,前功尽弃的。

瀑布型还是很好理解的。

V型

它把整个开发过程分成了这些阶段: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这些阶段不是线性的,而是左右绑定的对应关系。

比如,用户提出需求的时候,也要提出验收测试的标准,即验收测试需要通过哪些测试用例。
需求分析的时候,需要写出来整个系统测试所需的测试用例。

V模型强调了测试阶段的重要性(对测试进行分级,并和开发阶段相对应),但是仍然一开始需要固定需求,没有改变瀑布型的缺点。阶段仍然是串行,用户没有反馈的机会。

增量型

仍然没有解决上面两个类型的问题,只是将整个需求分成了几个版本。每个版本内部仍然是按照瀑布流方式进行工作的。

这样的好处是,是每个版本工作量变小了,任务变小了,人的信心就上来了。比如一开始就让你造航母,你肯定辞职不干了。但是把任务变小,让你先造个航母的底盘,你觉得还行。

演化型和喷泉型

这两种都是迭代型。我觉得根本没区别。演化型这个名词描述流程整体分类的,而喷泉型这个名词只是说每个版本内部的开发过程。 迭代型的核心是为了解决一开始需求不稳定的问题

演化型就是适用于一开始需求不是特别明确的。需求方太智障了。就说我要做个商城系统,但具体细节也不懂。所以程序员加班做了第一版。然后需求方看了,说不行啊,你这个商城没有广告怎么行,还有你这个商品下面没有相似推荐,商城主题也不能随着手机壳变化(大雾~),给我改。

于是程序员就做了第二版,后面还会有第三版,一直到最终版,最终版2,最终版3……

也就是说每个版本的需求一开始不是确定好的,而是用户看了上一个版本,进行反馈进而提出下一版本的需求,这是和增量型最大的区别

喷泉型它讲的是迭代的过程中,前后两个版本的各个阶段是可以并行的。(这也是和增强型的第二个区别,增量型版本内部是瀑布型,而演化型的版本内部和版本之前是喷泉型)

比如在版本1中程序员开发过程和版本2中的需求提出这两个过程就可以同时进行,不需要是串行的。

螺旋型

可以理解螺旋型是迭代型的升级版。它的每个版本增加了风险分析。和迭代型的区别在于每个版本开发过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每个版本开发分成四个部分:

  • 制定计划
  • 风险分析
  • 实施工程
  • 客户评价

原型

总有说什么快速原型开发,然后吧啦吧啦一堆不是人话,我就不懂了,这也算软件生命周期的模型???

什么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定义软件开发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方法。原型只是用来获取客户需求的一个方法一个工具,他根本就没有涉及到后续的开发方法

可以把原型这个工具和上面的迭代型或者螺旋型进行结合一起,每个版本开发前先做一个原型,让客户看一下,这样就不会出现驴同鸭讲的情况出现。

RUP

全称是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译名是统一过程模型。

其实从这个名字上还是能理解那么一点点点的。

我们前面说的好几个模型,都是说一个项目分成好几个版本,然后每个版本分成好几个阶段。虽然喷泉型允许一定程度的并行,但还不是完全并行的。比如版本1的开发和版本2测试就不能同时进行,因为版本2测试依赖于版本1的开发。

也就是说,阶段之间还是有一定依赖性的,有一定的先后关系的。而且不同版本的开发内容也有所不同。

统一过程开发,将整个开发分成四个版本(初始、细化、构造、交付),而且每个版本的开发内容(阶段)完全一致,分为:

  • 商业建模(Business Modeling)
  • 需求(Requirements)
  • 分析和设计(Analysis & Design)
  • 实现(Implementation)
  • 测试(Test)
  • 部署(Deployment)
  • 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Configuration & Change Mgmt)
  •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 环境(Environment)

这样每个阶段,我们可以理解为整个的项目工作的一个分类,因为它存在于每个版本中,持续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只是比重不同。

参考链接

形形色色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3)——螺旋型、RUP

迭代与增量的共性与区别

软件工程 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喷泉模型和V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什么是UML?

全称是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译名是统一建模语言。

既然是一门语言,必定是有一定语法规则,以及这些规则表达一定的功能和意义的。

简单来说,UML就是一种图示规则,用来表达一些组件之间的关系。目前UML1.4定义了9种图示,每种图示对应一种表示的类别。

说到这儿,UML到底是什么?UML是一种图形语言,而非我们常见的类似java、c这种文本语言,它有下面三部分构成

UML构成

UML基本构造块

  • 事物,你可以理解为图形符号/元素,有哪些图形符号,每个图形符号是什么含义

    • 技术元素:接口(interface)、主动类(activeclass)、用例(usecase)、协作(collaboration)、构件(component)、节点(node)、类(class)、和对象(object)
    • 行为元素:交互(Interaction)、状态机(Statemachine)
    • 分组元素:包(Package)表示一些类的集合
    • 注释元素:用来在UML模型上添加适当的解释部分。
  • 事物之间关系,几个图形符号直接需要用线连接,虚线还是实线都是有规定的:关联、泛化、实现、依赖
  • 图,图 = 事物+关系,图本身又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图形符号与另一个图进行连接

UML规则

一个图不可能只有图没有文字说明,UML图必须包括文字说明,即必须有UML规则

  • 命名:每个图形符号,得有名字
  • 范围:与类的作用域相似
  • 可见性:Public,Protected,Private,Package

公共机制

换个名字就是公共规则,对每种图示都适用的规则

  • 规格说明
  • 修饰: UML表示法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基本符号,可以把各种修饰细节加到这个符号上。例如:+代表public、-代表private、#代表protect等。用斜体字表示抽象类。
  • 扩展机制

学习笔记 UML建模技术的组成部分

UML建模学习1:UML统一建模语言简介


UML图的分类

说完上面定义,具体说说UML9种图示的构造规则:

什么是UML图?常见的UML图有哪些?

用例图

用来描述用户是如何使用一个系统的,是用户所能观察和使用到的系统功能的模型图。
组成元素
  • 角色
  • 用例(即系统的一个功能)
  • 关系

类图

用来描述系统中的类以及各个类之间的关系

组成部分

第一层是类名,第二层是属性,第三层是方法。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属性前面和方法名称前面可以添加修饰符号,表示不同的可见性。

[对象图]()

对象图描述的是一组对象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类之间的关系。它是类图的变体,但是又与之不同。表示在某一时刻这些类的具体实例和这些实例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 (对象是类的实例化)

组成部分

对象的图示中在对象的名字下面要加下划线。对象名有下列三种表示格式:

  • 对象名:类名
  • :类名
  • 对象名

活动图

本质上是一种流程图,它描述活动的序列,即系统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控制流
作用是描述用例,描述类的操作

状态图

描述一个对象所处的可能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转移(状态是对象生命期的一个阶段,在该阶段中该对象要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并可从事特定的活动。)

时序图

描述对象之间传送消息的时间顺序,是用来表示用例中的行为顺序

协作图

通过表示对象之间发送和接收消息,表示了一些对象之间的协作关系

组件图(构件图)

用于描述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提供服务的关系。(构件是可以提供一些功能(接口)的实体,是物理上的概念)

部署图

描述的是系统运行时的结构,展示了硬件的配置及其软件如何部署到网络结构中。一个系统模型只有一个部署图,部署图通常用来帮助理解分布式系统。

模块独立性

这里涉及到三个概念:模块的独立性、内聚性和耦合性

模块独立性是通过模块间的耦合模块的内聚这两个指标来体现的。

模块内部内聚程度越高,与其他模块的耦合程度相对越低。独立性越强。所以内聚和独立性正相关,耦合和独立性成负相关。模块的内聚是指模块内部多个功能块的聚合关系(相关性),耦合是模块之间的关系

内聚

巧合内聚

集合函数巧合有一些代码是重复的,我们新建一个模块来承接这个重复代码。这个新的模块内部关系就是巧合内聚(ABC为不同的模块)

逻辑内聚

多个模块会调用一个共同的模块,这个公用模块包含若干个功能,根据传入的参数判断选用哪个功能。这个公用模块的内聚关系就是逻辑内聚

时间内聚

一个模块有多个功能,且所有功能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全部执行,这个模块的内部关系就是时间内聚

过程内聚

一个流程图中的每个部分都可以作为一个过程内聚模块

通信内聚

一个模块的各个功能使用相同的输入或者产生相同的输出,则这个模块的内部关系叫通信内聚

功能内聚

一个模块实现一个总的功能,模块内部子功能都是完成这个总功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信息内聚

是多个功能内聚模块的组合。根据不同条件选择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基于同一个数据结构。我个人认为,信息内聚是逻辑内聚的一个子集。

(从左到右内聚性不断变强)

耦合

非直接耦合

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完全是通过主模块的控制和调用来实现的,这就是非直接耦合。这种耦合的模块独立性最强。

数据耦合

两个模块之间通过参数交换数据

标记耦合

两个模块之间通过参数传递标记信息(即一个数据结构的数据)

控制耦合

一个模块通过传送开关、标志、名字等控制信息,明显地控制选择另一模块的功能

外部耦合

两个模块通过访问同一个全局外部简单变量(不是数据结构)产生的关系

公共耦合

两个模块都访问同一个公共数据环境(公共的数据环境可以是全局数据结构、共享的通信区、内存的公共覆盖区)

内容耦合

一个模块直接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

可以看出标记耦合和数据耦合很类似
外部耦合和公共耦合很类似

(从左到右耦合性不断变强)

软件测试

关于软件工程的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

  • 等价类划分
  • 边界值分析
  • 错误推测法
  • 因果图法

白盒测试

  • 逻辑覆盖
  • 基本路径测试
  • 控制结构测试

(白盒测试都是和程序内部内容相关的,所以方法名称都离不开路径、结构、逻辑)

软件设计

模块的作用范围和控制范围

模块的控制范围 包括它本身及其所有的从属模块,这个是固定的,你直接从图中模块的从属关系就可以看出来。

模块的作用范围是指模块内一个判定的作用范围。这个判定是人性化的,是变化的。比如下图中,模块B2的作用域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判定B2模块会影响A、B模块,那么他的作用域就是A和B,但是AB显然超出了B2的控制范围。

如果一个判定的作用范围包含在这个判定所在模块的控制范围之内,则这种结构是简单的,否则,它的结构是复杂的。

数据流图和数据词典

数据流图(4个部分)
  • 数据流
  • 加工
  • 数据存储
  • 外部实体
数据词典(5个部分)

数据流词条、数据元素词条、数据文件词条、加工词条、外部实体(5个部分)

最后修改:2019 年 03 月 29 日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点赞或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