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2020年终总结。

历年年终总结:

在2021年的正月初五/六,终于有时间来写本年的年终总结了。

2020年对于世界可能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是见证历史的一年,但对于我来说,却是很普通的一年。我不是医务工作者、也不是考研人,不是996打工者,也不是蛋壳暴雷的租户。

但是2020是我最忙碌的一年,忙碌能让人忘记很多事情,也能让人产生对生活改变的思考。

没有尽头的工作

工作这回事,只要你想做,就可以一直做,没有尽头。所以务必要尽力而行,而非压迫到自己无法喘息。

2020年年初发高烧,担惊受怕害怕是新冠病毒,两周后才见好,又开始忙碌起来研究生的研一寒假作业—geek云会议 - 友人C

寒假结束后,学校开始远程上班。寒假前我们才刚刚学的Scala,是实验室的主要项目语言。这学期开始,实验室有了新的主要项目——流媒体系统theia。我们的leader最终决定使用C++作为技术栈进行开发。

虽然研一考试有考过c++,但毕竟是应付过去了,当时甚至连现代c++ 这个名词都没有听过…也没有系统的学,就开始边开发边熟悉。

流媒体这个我看起来既陌生,又很底层很晦涩的东西。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c++的UI库进行调研,希望不使用QT,选择一个更加轻量化的,最终选择wxwidgets。


研一下学期、研二上学期这一年的时间,我们基本全身心的开发这一个项目。实验室先后完成了一个类似OBS的主播推流端、两人语音通话、多人语音会议、多人语音/视频(桌面捕获、摄像头)会议。涉及到的技术有ffmpeg、jrtplib、websocket、p2p、sfu、mesh、音视频的编解码和处理。

对于我来说,不仅是知识上有了成长,而且在对事物的思考上面会比之前多了一点点把握。

这一年,我们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实验室的小组长,比如第一届的是研0的同学,他们都是保研的,所以都是大四就过来实验室工作了。

这个是我们最后的软件截图,我们实验室(24个人)的年终总结会议就是通过该软件完成的。

image.png

期间最痛苦的大概是很多次调研,从零开始,什么也不懂,看ICE文档,也搞不懂p2p 进行打洞的流程,各种会议架构的优缺点分析。

这一年,我们实验室的项目也变得“正规”起来,开发使用的流程、技术像现行工业标准靠拢,所使用的技术也半底层吧,而不是以前的使用Java、Scala在虚拟机上调库,虽然简单,但是出现了问题根本没办法修改。虽然这一年做的项目少,但是思考了很多。最近会对去年的技术文档进行一次整理和发布。

这一小章节的标题是“无尽头的工作”,全年几乎都是无休,无偿为实验室加班真的是家常便饭!这周任务完成了,下一周马上就会分配新的工作,几乎没有喘息机会。一直工作到了今年2月份才基本结束。

旅行

国庆节去了哈尔滨。

这一次的旅行对我今年后续的状态影响很大。

首先这是我第一次完全独自一人出门旅行(不是第一次独自坐火车啊),我自己主动要去的。

哈尔滨之前的同学在那里。去之前我们就商量民宿订什么样的,去什么地方玩。

实际上我是一个挺容易扫兴的人。平时的生活除了实验室工作上的交流和宿舍与室友的交流,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几乎为0。而网络上的交流常常是让我们迷失自己,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旅行的游记着这里面不赘述的。其实挺开心的,但是中间也有很多不开心的时候。

与人相处的时候,我特别喜欢隐藏自己的情绪,又特别害怕别人的情绪。

但其实内心敏感的人 是自私的人 因为他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有没有被别人照顾到,而没有跳出来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得到的最深刻的结论就是,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舒服,一个人再如何如何,如何呆在一起是很痛苦的,无论是做朋友还是成为更亲密的关系都是不合适的。

生活

从10月份从哈尔滨回来之后,我开始了记账,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习惯,而且是一个不太难坚持的习惯。毕竟每天开支也就是吃饭这几笔。每次等外卖的时候,或者等电梯的途中,就顺手记账。

为了避免每次等取完外卖回工位的这段时间很焦虑,就给自己定下的规则「空闲时间可以做的事情」:

  • 记账
  • 整理bear
  • 整理滴答清单

    • 整理收集箱
    • 任务分配细分
    • 时间调整

关于bear和滴答清单后面再说。

学校实验室从研二上学期开始,工资给我们调高了,所以勉勉强强的是可以支撑生活费的。

当初记账的初心就是让自己知道自己花了多少,还有多少。以便知道什么东西该买,什么东西可以不买。

效率

虽然4月份就开了滴答清单的年费会员,但实际上从12月份才高频度的依赖滴答清单。

当时的原因就是工作的时候总是不专心,每天也不知道干了什么,明明一天头晕脑胀,甚至还加班,但是完成的事情总是屈指可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自己定下的规则是:

  • 只要工作一定要开番茄钟
  • 工作的时候禁止听歌

3BA088B9-6493-45B8-B7CF-6619D171804C.png

12月份还只能算是轻度偏上的使用。只是用它来记录待办事项。到了1月份回家远程办公的时候,我对我的清单进行了一次重构。

在之前看到的GTD时间规划的一本书中这样写道,我们有两条路:

  • 一是完全依靠我们大脑去记忆需要做的工作
  • 二是完全的交给清单去记忆,我们只需要按照清单去做即可

不是一般由大脑记忆,一半由自己记忆,因此我根据滴答清单,整理了自己的任务记录、整理、安排和完成的流程。

1月份的时候,工作重心从实验室转移到自己的「找实习」上了,所以需要更多的对自己的规划和安排。

很早之前我每月的计划都是直接写在markdown软件上的,但是发现执行程度特别差,因为我们不是每天都打开查看,所以经常就是忘掉了。

新的月、周、日计划流程我通过滴答清单+时间提醒来实现,能够更多的提醒自己还有哪些任务没有完成。

等滴答清单时间用的更久一些,再来写写自己的使用经验。

记录

我是一个软件控。非常喜欢下载同类的软件,然后选择一个“最好的”。

但是现在我时刻提醒自己的事,任何构想、想法都不会有最好的,而只是符合当下,所以我们必须是需要不断修改、变动,才能让它逐渐接近完美。

任务计划是这样,自己的生活流程、使用的软件也是如此。

关于markdown编辑器的选择,之前有写过一篇文章全设备markdown写作使用指南 - 友人C

但是我的选择是mweb。主要是买断制的价格128元比较方便。

但是在11月份的某一天,我突然想换一个软件。

对现在的mweb软件不满的原因是:

  • ios端需要额外购买,而且界面不好看,即全平台体验不好
  • 选择分类非常麻烦

最要命是选择分类每次都得打开一个对话框,鼠标选择,很费劲,导致我很多笔记都是没有分类。

而bear的标签替代分类的文章系统管理,让分类特别简单。而且全苹果生态支持很好,界面比mweb好看很多。

于是我转向了bear,购买的mweb3一年也没用到(在此之前一直用的购买mweb2大概用了1年多)。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慢慢习惯了「订阅式付费」,因为带来的体验式不同的。(尽管bear的更新是真的慢,但是现有的功能的bug特别少,体验极佳)

548C76CA-9EE1-459D-A03B-921D95A128A3.png

现在的记录流程并非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经常记录的碎片太多,缺乏整理,不能让自己的文字更加有深度。

除此之外,平时看视频、刷豆瓣的一些思考也没有固定的流程去收集、整理和回顾。这些是需要我再去改进的。

日记

人人都知道写日记是一个好习惯。但也有人说,正经人谁写日记。

从小学,老师就要求写日记,现在家里还留着流水账般的日记,读来也是别有一种感觉。

我个人认为写日记的作用就是让自己能够感受到时间的存在。

因为日子一天天过去,如果我们不写点什么,仿佛时间未曾发生过一样,这也是我现在慢慢执行的「量化生活」。

「量化生活」不仅仅是记录这么简单,其实也是一门学问,有很多痴迷于此的人开发一系列的方法和理论,可惜我目前也还是简单尝试。量化生活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疫情开始的时候,我就说,今年我要写日记。

从找到一款软件开始。

在Android上的时候,我用的是「一本日记」,界面美观,价格买断合适。再久一点的时候,还是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用「有道云笔记」写日记,虽然零零散散写了一些不多,但是现在仍然存在。

在iOS上,我最终选择的是Daymore,38元买断制,界面的细节能够看到作者的用心。体验都很不错。但是在12月份时候,我想换掉它。原因是它不能全平台,只能在手机上写。

但是有的时候我在电脑边,又想记录下来今天的一些事情,就显的比较麻烦。这个主要原因,让我寻找了新的软件——格志日记。

这款软件其实在之前我下载过,但是觉得一篇日记分成固定的几个格子去填写,非常的不自由,而且很麻烦!但是现在非常适合我。大多数时候,我不知道日记从何写起。固定的几个格子可以提醒我今天发生了哪些事情,以及需要记录什么。

截屏2021-02-16 23.40.39.png

订阅式付费一年128元,还可以接受。

目前决定是持续使用这款软件了,所以把之前的一本日记、有道云笔记、daymore的内容全部导入到这里了。

导入是需要技巧的,因为格志日记只支持导入「day one」日记的数据。所以我先把这些软件数据导出,写了一个python脚本把格式转成dayone的数据。

ihewro/daymore2dayone: daymore 软件导出的数据 转到 dayone (github.com)

网易云从大学开始一直用上面发了好多矫情的动态,趁着这次机会也写了一个脚本删掉所有动态,删掉之前把所有动态保存下来转成可以导入的格式。
ihewro/deletenetease: 保存、删除网易云所有动态 (github.com)

截屏2021-02-17 14.25.37.png

焦虑

研二上学期的结束预示着我们开始要找实习工作了。春招、秋招是毕业前拿offer的两个重要时间点。

永远有提前很快的人,某某某早已经实习一个月、找到实习的消息的都已经麻木了。

目前最大的焦虑可能就是找实习,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年轻人的机会是无限的,年轻人也是无限的”。但是也不必这么悲观,尽管很多人已经走在了我的前面,但是总是有别的机会在等待着。

就像最近喜欢的一个图片:

请输入图片描述

我的体会就是不要想那么多,比如“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这种没有答案、没有结果的问题,只关注当下我们要做的每一件事才是正途,比如“去码头整点薯条”,比如“出去散步一小会”。

总之,焦虑无用,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既往之不可追。

思考

变化与衰老

今年一年,也许是因为工作忙的关系,让我少了很多矫情的时间。去年年底还需要被拒绝的事情和好朋友哭的死去活来,好像世界都要抛弃我似的。

而现在却慢慢看到任何事物的变化。人的变化总是细微而让我忽视。但回过神来,往往让我觉得有些时间飞逝的感叹。

请输入图片描述

当年本科大一一起同事过的学生会同学,现在都已经成为卖课老师了。

小学同学的朋友圈甚至还是晒娃了,前几年看到90后已经30岁了这样的新闻还觉得不以为然,但现在却有点感同身受的恐惧。

今年过年全家去家附近的寺庙上香,2019年的春节我们也去了同样一个地方,现在看看这两年拍的照片,我就会发现我自身的很多变化。外貌上,脸型都似乎变得没有之前紧凑了。之前一直嫌弃自己,现在怕是要更嫌弃自己。但现在对自己也没那么高要求了,干净、快乐就好了。

就像我之前说,我们一直处在当下最好的时刻而不自知,等回过头来才追悔莫及,我希望这样的后悔的时刻更少,希望我能更加把握好现在的每个时刻。

死亡

说到衰老,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就是死亡。深夜偶尔想到这个话题还是挺害怕的,至少说明我们现在过的还不错,还是怕死的。

脑海里面复现,有一天我们一定会从这个世界上永远的消失,这个无法逆转和无法改变的事实,我就心情难以平复。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获得什么,因为我们最终什么也没办法保留,但并不是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要争取。我们必须要获得一些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但是不能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体验而放弃了生活。

我们可以奋斗可以努力,但是不要为了奋斗把自己弄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精神萎靡不振,生活没有快乐,这样我觉得是不值当的。

这张图是从豆瓣上看到的,这个帖子下面的评论也很精彩。

有人说是在讽刺奋斗狂的,奋斗了一生,拒绝了一切诱惑,以为可以获得什么奖赏,实际上生命的奖赏就是这旅途本身。

有人说这张图是说我们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不是要获得什么,而是这旅途本身,漫画中也把死神从一个索命者变成了给予者的形象。

我个人更认同第二种看法一些,也就是这张图不是鼓励我们要接受一些诱惑,不是鼓励我们变得物质一些变得贪图享乐一些,而是让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更深一层,生命忙碌、我们一直在向前走,不是为了生命的尽头得到什么奖赏,是没有了,生命的一切就是活着这本身。

信息时代

手机的极度普及其实也才近10年,但是似乎他已经变成了社会的一个共识,放佛它一直存在,一直与我们人类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是有点奇怪的,尤其是近几年互联网的信息呈现中爆炸性的增长,我觉得我们还是要稍微警惕一些的。因为这些媒体或者网络很容易让我们站队,很容易让我们失去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痛苦的,因为它意味着自己需要去寻找相应的资料,数据或者是自己足够多的生活经历,才能支撑我们获得一个站得住的结论。但是现在的信息时代,官媒,大V,置顶,流量,让我们不需要思考。我们看到大家都这么说,好像这件事情就一定正确。

而且网络时代让讨论的氛围变得更大,大家特别容易搞对立。尤其是性别对立。以前不怎么关注这个,现在我用豆瓣比较多,豆瓣上评论区动不动就 另辟蹊径的找出一个可以 吵性别对立的点。女性为了性别平等我很支持,但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谩骂,对男女平等真的有帮助吗。也许有,但是也是因为恶名而获得害怕而不是尊敬。

这些问题很大程度都是社会问题,社会不富强,不进步,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没办法很好解决。

我自己对信息时代的看法是,现在的信息无孔不入的要钻入我们的大脑,你不看微博?好的,知乎给你推,知乎也不用,公众号给你推。微信总不会不用吧。很多事情我也很容易陷进去,所以控制信息的接受度对我自己是有好处,因为实在没那么多大事要我操心。

年度

好啦,写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好久没写这种整理类型的文章,真的越写越差呀。虽然之前写的也不怎么样。下面是2020年我最的一些事物,分享并记录。

  • 年度最喜欢的专辑💽
    「近认可读」
    「蒙太奇」

翻来翻去的听,除了喜欢还只剩下喜欢了吧。

  • 年度最佳使用APP

滴答清单
格志日志
青桔记账

提名奖:
daymore

在最后,我还要写一点我自己的感受,经常在歌曲的评论区看到类似“为什么听这样牛b歌,还没人爱我…”的评论。

我之前也经常会有类似的想法,放佛听了多么高雅的歌,看「武林外传」好像就比别人特别一点似的。现在我提醒自己的是不要把任何外部的东西 变成自己的标签或者值得炫耀的内容。

当然我们听更多类型的歌,看更多电影、书,接触更多的事物会让我们得到更多思考,但并不意味着比没看过、没做过这些事情的人就特别在哪里。我们做这些事情仅仅是因为我们想去做,而不是证明比别人特别才去做。

年度目标还没有写好,这一年写的文章变少了,新的一年希望博客能多发一些文章。下一篇文章见。

最后修改:2023 年 01 月 22 日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点赞或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